從1月1日起,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并向社會發布包括細顆粒物(PM2.5)在內的6項指標的實時監測數據和空氣質量指數(AQI)??諝赓|量監測如何布點,監測操作怎樣進行,數據準確性如何保證?記者進行了采訪。
顆粒物監測設備需要通過認證才能進入監測站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實地探訪PM2.5監測設備的真容。
監測站點的露天平臺上,記者看到數根空氣采集管,采樣管身形細長,戴著傘狀的“帽子”。監測總站高級工程師李亮告訴記者,這些就是采集空氣的采樣儀,空氣采集后被分流進不同的監測儀后,進行自動采集分析后,得出最終指數。
在顆粒物監測實驗室,李亮向記者展示了PM2.5監測儀以及PM10監測儀??諝膺M入PM10監測儀后,通過空氣動力學旋轉切割法,將直徑小于等于10微米的顆粒物抽取進監測儀中,進行取樣分析。
PM2.5監測與PM10監測有沒有區別?“相比于PM10監測儀,PM2.5監測儀多安裝了一個切割裝備,利用旋轉切割法將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抽取進監測儀中。”李亮說。
李亮介紹,2012年,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就組織開展國內外共16種PM2.5自動監測儀器與手工標準方法(重量法)的比對測試,提出了PM2.5監測儀器選型技術要求,為我國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實施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所有顆粒物監測設備都必須通過認證,也就是通過與手工標準方法比對測試,之后才能進入監測站。”
2012年,國家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后來又把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實施任務納入“大氣十條”的重點工作。環境保護部制定了空氣質量新標準“三步走”實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從2015年1月1日起,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共1436個監測點位,全部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
監測完成以后,數據如何向公眾發布?
“及時、準確,讓老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是空氣質量信息發布的基本要求。”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萬本太表示,在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空氣質量信息發布工作的基礎上,環保部進一步完善了全國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的網絡版、手機APP版以及iPad版。此外,環保部還要求各地不僅在城市的環境保護局網站上發布,還要通過微博、微信、手機APP、電視等多種形式進行發布。
空氣質量監測從布點到評價都有標準規范
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曾表示,必須把人民群眾對環境的切身感受與監測數據統一起來。要避免出現“兩張皮”,人民群眾深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監測數據喜氣洋洋、自說自話。
這兩年,一些地方布點監測PM2.5,選址受到質疑,這種情況怎么避免?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李國剛表示:“空氣質量監測從布點到監測、評價都有標準規范,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的設計,首先要考慮所設監測點位的代表性。”
根據《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范》的規定,目前我國按照建成區面積和建成區人口確定監測點數量。
在監測點位的分布上,主要技術指標有兩個:一是所有城市建成區評價點的均值應盡量反映城市的實際空氣質量總體水平;二是要反映和代表城市污染的不同水平。
李國剛表示,為了確??諝赓|量監測數據真實可靠,環保部還從多個方面采取措施——
嚴把監測設備質量關。環保部組織開展比對測試,為地方進行監測設備選型提供技術指導;
制定和完善相關監測技術標準和規范,強化空氣質量監測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
開展監測質量大檢查。通過交叉檢查、飛行檢查等多種方式對國控城市站運行質量和數據質量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檢查;
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設國家直管站,由國家統一運行、統一維護、統一監管,加強對各地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比對和質控,監督地方監測數據質量;
強化責任追究。新《環境保護法》中明確規定,對篡改、偽造或者指使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有關單位和人員,要嚴格依法進行責任追究。
數據質量保證了,怎么用好呢?
“監測數據一方面要指引公眾健康生活,為公眾合理安排生活與出行提供參考。另一方面,監測數據還將作為考核的依據。”李國剛說。“此外,環保部還和科研部門合作,將監測數據提供給科研部門,作為深度研究的基礎。未來,環保部將進一步擴大監測數據挖掘,發揮數據的作用。”
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將全面推進
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也是空氣質量監測的重要內容。
目前,監測預警工作進展得順不順利?環保部監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要求環保部門要加強與氣象部門的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2013年以來,環保部組建了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并已開展相關業務。
“從2015年1月1日起,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重點區域空氣質量預報和重污染預警信息,全部在環保部網站和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網站對外發布,為人民群眾及時防范空氣重污染提供信息指導。”該負責人表示。
除了上述三大重點區域外,環保部正在組織全國各省、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環保部門,開展空氣質量預報預警能力建設,2015年全面推進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預報預警。
萬本太表示,下一步,環境保護部將認真總結經驗,從幾個方面著力:
全力保障空氣質量監測設備穩定運行,加強數據審核。進一步完善質量管理制度與規范,并把交叉檢查、飛行檢查作為經常性的數據質量管理手段,監督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的運行和數據,確保數據客觀、科學、準確。
繼續做好空氣質量評價和排名,加強空氣質量監測信息公開。各級環保部門將與氣象部門深化合作,建立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會商機制,規范重污染天氣信息發布,建立首席預報員和專家回應制度,建立重污染天氣預測預報逐級響應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