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国产区美女福利/法国啄木乌系列56部/美女被遭高潮免费网站动漫 - 成人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田世宏:努力開啟標準化事業發展新征程

2015-03-30 作者: 瀏覽數:875

  3月26日,國務院發布《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改革方案》),強調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重大意義,明確了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和政策措施。中國質量報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采訪了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

  記者:國務院近日出臺的《改革方案》是我國標準化事業發展進程中的一件大事,請您談談制定《改革方案》有何重要意義。

  田世宏: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2001年成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加強標準化工作的統一管理。黨的十八屆二中全會提出“加強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政府要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標準等制定和實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李克強總理強調,要抓住機遇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加快完善國家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強制性標準改革,提高標準先進性、有效性和適用性。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會商有關部門,于2013年10月啟動了《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在起草過程中,我們組織有關方面對標準化體制機制重大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先后兩次征求了國務院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地方政府標準化主管部門的意見,并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2014年9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召開標準化改革協調會。我們根據會議要求,進一步修改完善了《改革方案》,并會簽了49個部門,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對《改革方案》起草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2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改革方案》。

  這次國務院出臺的《改革方案》,是1988年12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以來,標準化事業發展進程中又一里程碑式的大事?!陡母锓桨浮反_定的推進標準化工作改革措施的力度、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這些改革措施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標準化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目標和任務,必將使標準化工作更加有效地支撐服務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如何看待和認識當前標準化工作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田世宏:標準是經濟社會活動的技術依據,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對經濟社會活動形成最佳秩序和效益。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標準化事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總數達到10萬項,覆蓋一二三產業和社會事業各領域的標準體系基本形成。我國相繼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常任理事國及國際電信聯盟(ITU)理事國,擔任ISO主席、IEC副主席、ITU秘書長等一系列重要職務,主導制定國際標準的數量逐年增加。標準化在保證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務外交外貿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增長的需求看,現行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表現在標準缺失老化滯后,難以滿足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需求;標準交叉重復矛盾,不利于統一市場體系的建立;標準體系不夠合理,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不完善,制約了標準化管理效能提升,也就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的標準管理“軟”、標準體系“亂”和標準水平“低”的狀況。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現行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均建立在上世紀80年代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基礎上,政府對標準化工作包攬過多,市場主體活力未能充分激發,阻礙了標準化工作的有效開展,影響了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發揮,因此必須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

  記者:如何從總體上理解和把握這次標準化改革的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田世宏:標準化工作改革,要以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引,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著力解決標準體系不完善、管理體制不順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不適應等問題,改革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改進標準制定工作機制,強化標準的實施與監督,更好發揮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一是要堅持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二是要堅持與國際接軌、適合國情;三是要堅持統一管理、分工負責;四是要堅持依法行政、統籌推進。通過改革,逐步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健全統一協調、運行高效、政府與市場共治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工作格局。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充分發揮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

  記者:請您談談這次標準化改革的主要措施都有哪些?

  田世宏: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推動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提高產品和服務標準是關鍵。由此可見,國家已經把標準化提升到一個新的戰略高度,成為促進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關鍵要素之一?!陡母锓桨浮吠怀鰡栴}導向和改革導向,針對標準體系不完善、管理體制不順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不適應等問題,提出了深化標準化改革的措施,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改革精簡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體系。全面清理、整合、修訂現行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強制性標準將嚴格限定在涉及公共利益的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和社會經濟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圍內,逐步整合強制性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形成統一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進一步優化推薦性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體系結構,合理界定各級推薦性標準的制定范圍,突出其公益屬性,逐步縮減數量和規模。簡化標準制修訂程序,提高審批效率,縮短制定周期。

  二是培育發展市場主體制定的標準體系。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等制定發布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供市場自主選擇。同時,加強對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的規范、引導和監督。允許企業自主制定實施產品和服務標準,逐步取消政府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管理,建立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落實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加強全社會共同監督。

  三是改革完善標準化管理體制。建立高效、權威的標準化協調推進機制,統籌標準化重大改革,研究標準化重大政策,對跨部門跨領域、存在重大爭議的標準制定實施進行協調。既要充分發揮國務院各部門在標準制定和實施中的作用,國務院標準化主管部門又要做好統一管理和協調服務工作。

  四是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增強在國際標準組織的話語權,在特色優勢領域推動我國自主標準國際化。加大國際標準化跟蹤、評估和轉化力度,推動與主要貿易國之間的標準互認,以中國標準“走出去”帶動產品、技術、服務“走出去”。進一步放寬外資企業參與中國標準制定工作,以有效的市場競爭促進標準上水平,努力使我國標準在國際上立得住、有權威、有信譽,創建中國標準化品牌,為中國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證”。

  五是完善標準化法規制度。加快標準化法的修改,將標準化工作和改革發展納入法治軌道。標準的生命在于實施,特別是強制性標準,一旦定了就要成為規則,各方都要遵守、執行。建立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通過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評價,強化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讓標準成為質量的“硬約束”。

  記者:作為國務院標準化主管部門,國家標準委對推動落實好《改革方案》確定的各項改革任務有哪些考慮和計劃?

  田世宏:《改革方案》明確了標準化改革的總體思路和主要措施。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切實抓好各項改革工作的落實。近期,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認真學習宣傳標準化改革精神。著重圍繞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對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的新要求,圍繞標準化工作改革的重大意義、總體思路和主要措施進行廣泛宣傳、深入解讀,引導各行業、各地方以及社會各方理解好、落實好各項改革工作任務,不斷增強推進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二是加快制定改革方案實施的行動計劃。按照《改革方案》確定的實施步驟和時間安排,提出具體措施,明確目標任務和責任分工,廣泛動員各部門、各地方以及全國質檢系統積極推進改革,加強統籌協調,確保《改革方案》落到實處。三是開展改革試點工作。在市場化程度高、技術創新活躍、產品類標準較多的領域,先期選擇若干具備標準化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和產業技術聯盟,啟動團體標準試點工作;制定團體標準發展指導意見和標準化良好行為規范,加強規范、引導。選擇部分省市開展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試點。通過先行先試,積累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四是推進《標準化法》修訂工作。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法制辦推進標準化法及其實施條例的修改,加強對修法重點問題的專項研究和專題調研,盡快提出標準化法修正案,不斷完善標準化法律制度體系,加強標準化法治建設。五是抓好標準化發展規劃的制定實施。聯合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加快《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起草和報批工作,通過規劃的制定實施,全面提高標準化水平,提升產品和服務競爭力,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六是進一步提高標準國際化水平。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加強頂層設計和務實推進,通過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開展與主要貿易國家標準互認等多種方式,助推我國技術標準走向國際;同時,加大國際標準的跟蹤、評估和轉化力度,推進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的一致性,從而提升標準水平、樹立標準權威,以中國標準“走出去”帶動中國產品、技術、裝備、服務“走出去”。

推薦新聞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詢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