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国产区美女福利/法国啄木乌系列56部/美女被遭高潮免费网站动漫 - 成人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電科院 致命的交易

2015-06-15 作者: 瀏覽數:1184

  一起針對中介機構的案件調查撕開了電器檢測行業灰色利益鏈隱秘的一角。

  2014年10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勝華騰科電力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勝華騰科”)向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賽罕分局經偵大隊報案稱,有中介代理機構提供虛假文件,售賣電器檢測合格報告。

  呼和浩特警方偵查發現,上述案件涉及合同數量巨大、涉及面廣——中介機構代理檢測合同多達上千份,將該案上報公安部批示。

  在警方介入偵查的同時,作為業內人士的沈陽變壓器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沈陽變壓器院”)董事長沈成心也在試圖將這條灰色利益鏈公之于眾。

  “我要實名舉報蘇電院涉嫌售賣國家合格產品檢驗證書一事。”沈成心對《證券市場周刊》記者說。

  沈成心所稱的蘇電院與呼和浩特警方偵查中涉及的公司是同一家公司,這是一家市值上百億元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全稱為蘇州電器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電科院(300215,股吧)”,300215.SZ),主要從事輸配電電器、核電電器、機床電器、船用電器、汽車電子電氣、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備等各類高低壓電器的技術檢測。

  其招股書顯示,電科院是一家全國性的獨立第三方綜合電器檢測機構,是中國電器檢測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經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國家認監委授權和國家認可委認可,公司設立了“國家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具體從事電器產品的檢測和質量監督檢驗業務。

  上述案件及舉報中涉及的電器檢測報告就是以國家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名義出具的。電科院招股書及歷年財報顯示,電器檢測業務收入在公司營業收入占比中高達98%左右,2014年4.22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中就有4.15億元來自電器檢測業務。

  沈成心在舉報書中稱,電科院大力發展代理商,并以代理商的名義提供重復使用的產品進行檢測,致使企業沒有產品也能取得合格的檢測報告,以此通過電網招投標。其中,中介機構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該由待檢測電器廠商提供的樣機卻由中介機構提供,在收取了樣機準備費、樣機服務費之后,對客戶做出了“保證”完成產品檢測的承諾。

  法律界人士稱,中介公司提供的這種服務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而對于電科院在出具檢測報告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進而是否也構成非法經營的共同犯罪,則由公安機關通過偵查后才能確定。

  如果電科院亦被認定在出具合格檢測報告過程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占其主營業務收入98%的電器檢測業務將面臨致命的打擊,上百億的市值靠什么支撐?

  本刊記者致電電科院進行采訪,但電話無人接聽。

  競爭對手的舉報

  沈陽變壓器院是電科院在國內的競爭對手之一,沈成心的實名舉報,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還是為了揭露行業灰色利益鏈的真相呢?

  沈成心對本刊記者說,“不是說把這個事情(非法出具合格檢測報告)揭露出來,市場份額就都歸我了,其實沈陽變壓器院是變壓器檢測的單牌照企業,就算把事情揭露出來,我們的業務量增加也非常有限,我只是想凈化這個行業。”

  資料顯示,沈陽變壓器院主要業務為變壓器類產品的國家監督抽查、委托檢驗、委托監試、質量仲裁、檢驗技術咨詢等。而變壓器檢測業務只是電科院業務版圖中輸配電電器檢測的一個子項目,作為國內檢測項目最齊全的電器檢測機構之一,電科院還可從事核電電器、機床電器、船用電器、汽車電子電氣、太陽能和風能發電設備等各類高低壓電器的技術檢測。

  據沈成心講述,最早他也只是聽說有中介機構能幫助需要合格檢測報告的電器廠商購買電科院的檢測報告。后來,沈成心目睹了一家公司在沒有提供樣機的情況下,由中介機構提供“一條龍”服務,并順利拿到電科院合格的檢驗報告。

  此后,沈成心便找律師咨詢,律師稱此事涉刑法的虛假文件罪,因為電科院是以國家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名義出具的合格檢測報告,這個公章是國家質檢中心授予的,出了問題國家質檢中心會將公章收回。

  而出售合格檢測報告的中介機構是如何形成的呢?據業內人士稱,早些年,電科院為了發展業務需要招聘了一些業務員,去外面招攬檢測業務。后來電科院越做越大,這些早期的業務員也各自成立了中介公司。

  2009年電科院籌備上市,就要求這些中介機構規范化,由最早不需要準備樣機設備直接出具合格的檢測報告,轉變為由中介機構準備一些設備產品,而其實是多家中介機構共享這些設備產品作為檢測樣機。

  電科院按照中介機構提供的產品,給中介機構招攬來的客戶出具合格的檢測報告。中介機構向電器廠商收取中介服務費和租賃樣機的費用,而電科院則向電器廠商收取檢測費。

  業內人士稱,檢測行業其實是不需要中介機構的,因為質檢部門的合同都是標準的格式化合同,不需要中介機構提供任何服務。而且質檢部門的合同則是一條都不能更改的,所有合同都要備查。

  沈成心對本刊記者表示,“一個中介機構會有十臺或者二三十臺的樣機產品,電科院檢測的電器產品其實就是由中介機構提供的。”

  沈成心稱,“我一直想找一個電器設備廠家來和我聯合舉報,但誰都不愿意。因為這涉及廠家的信譽和生產能力,所以它們不愿意配合,更不會承認自己的檢測報告是通過中介機構買來的。”

  此前,沈成心曾多次舉報到國家質檢總局,但未得到受理。

  保證通過的檢測

  根據一份視頻資料顯示,2013年6月6日,一家電器廠商與某中介代理公司商談合作時,中介公司的一位業務員稱,“我們公司代理的檢測產品保通過,我們跟蘇變院(指蘇電院)實驗室的任關系很好,如果不通過,就是把補交的錢補交了,根本不會再做二次試驗。以前拿著舊的樣機送進去,幾天就可以拿到報告,現在不敢把試驗做的太快,怕引起上面的重視,這個試驗出報告怎么這么快呢,這樣一看就露餡了。”

  該業務員還稱,“我們老板的同學在北京CQC(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里面上班,如果在北京有事情的話,一個電話就搞定了。”

  本刊記者獲得的一份合同顯示,2013年6月7日,北京某電力技術設備有限公司(下稱“北京某公司”)與蘇州吉力質量管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下稱“吉力咨詢”)簽訂了編號為20130607001的《產品質量認證技術咨詢服務合同》。

  吉力咨詢正是呼和浩特警方調查的中介公司之一。合同顯示,吉力咨詢作為乙方,負責申請高壓產品認證的申辦手續,幫企業代交試驗費和做好向檢測機構辦理產品申報所需資料的工作;幫助甲方(指北京某公司)新增產品順利獲取高壓型式試驗報告及型號備案證書。

  合同約定,“甲方要求測試的產品名稱為:非晶合金油浸式變壓器,產品型號為:SH15-M-315/10,試驗樣品由乙方(指吉力咨詢)提供,確保順利通過型式試驗,試驗過程中若產生二次費用,由乙方承擔。”

  2013年7月27日,北京某公司取得了上述型號由國家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合格檢驗報告。報告編號:13U0168-S;該報告批準人為電科院董事長胡德林。

  在電科院網站,輸入報告編號及企業名稱后,可查詢到該份報告。

  案件上報公安部

  2014年1月16日,勝華騰科與涉案的另一家中介機構蘇州倍通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倍通檢測”)簽訂了《產品檢測技術服務合同》。

  合同顯示,檢測的樣品為交流金屬鎧裝移開式開關設備(KYN28-12/125-31.5),乙方(倍通檢測)代理甲方(勝華騰科)送樣實施產品檢測工作,編制并提交申請資料和技術資料。負責同檢測實驗室(國家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蘇州所))溝通,保證試驗一次性通過。如果不通過,產生任何費用由乙方支付。協助領取產品檢測報告,保證甲方交付產品檢測費之后,于2014年3月7日前完成產品檢測工作,領取合格實驗報告。

  根據音頻資料,一位自稱是倍通檢測的人士馬工稱,“代理公司(指倍通檢測)有自己的工廠,樣機及檢測過程由代理公司全權負責,做型號為KYN28-12/125-31.5的交流金屬鎧裝移開式開關設備,檢驗費五萬元,代理服務費2.5萬元,沒有發票,要發票再加15個點的稅。”

  上述合同顯示,倍通檢測向勝華騰科收取的費用包括兩項:一為樣機前期產品準備費用1萬元,二為樣機服務費2.5萬元(不開票,開盤額外加15個點的費用)。而5萬元的試驗檢測費則直接打到電科院賬戶。

  2014年1月20日,馬工稱:“試驗保證百分百通過,有些試驗是破壞性的,做完試驗樣機就炸了,但我們肯定拿到合格的試驗報告。2013年9月份以前送進樣機后7天就能拿報告,做的報告質量不是很好。設備廠家自己送樣機檢測如果有問題,給我們(指倍通檢測)提前打招呼,也保證能通過。”

  2014年3月7日,勝華騰科拿到了型號為KYN28-12/125-31.5交流金屬鎧裝移開式開關設備《試驗(檢驗)報告》。報告編號為:14Q0079-S;報告批準人為電科院董事長胡德林。本刊記者在電科院網站上,也查到了這份合格的檢驗報告。

  2014年5月19日,勝華騰科又與另一中介公司蘇州中保檢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保檢測”)簽署了一份關于干式電力變壓器(SCB10-1000/10)產品技術咨詢及項目委托代理合同。

  合同中也同樣明確約定,由中保檢測為勝華騰科準備合同約定型號的變壓器,并代后者將變壓器送到國家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中保檢測確保檢測順利通過,并使勝華騰科在計劃安排的時間內拿到產品合格檢驗報告。

  勝華騰科需支付給中保檢測技術咨詢費、樣品費和項目代理費等費用總額為1.5萬元。

  2014年6月27日,勝華騰科拿到了由中保檢測代為辦理的,電科院(國家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出具的合格檢驗報告,報告編號為:14N0141-S。

  2014年12月,勝華騰科向呼和浩特市公安局賽罕分局報案稱,有中介代理機構提供虛假文件,售賣電科院合格的檢測報告。立案后,呼和浩特市警方對上述蘇州三家中介機構的法定代表人實施了傳喚詢問或拘留,偵查過程中發現三家中介機構此類的代理服務合同竟高達近2000份。

  一位案件知情人士對本刊記者表示,“該案正在辦理,對合同數量具體沒有統計,但也差不多吧。”并稱,警方在中介機構搜集了大量的證據,由于該案涉及面較廣,在2015年春節前就上報到公安部,現在該案處于等待批示階段,三名中介機構的法定代表人均被取保候審。

  涉嫌非法經營

  一份視頻資料顯示,一位自稱是電科院市場部經理的趙某對企業客戶李某表示,“如果你那邊確實沒有樣機,我這邊給你找個中介,全包總費用3萬元。要過來做實驗沒樣品的都是這么操作的,我朋友接單,他們是在蘇州長期做實驗的客戶,蘇州附近有樣品出租。”

  李某問,“廠家沒有自己設備,租個設備也可以做嗎?”

  趙某稱,“這是私下里跟你這么說,現在沒有辦法,市場就這樣,任何實驗站(指質檢總局批準有資格檢測的實驗站)都不能擺脫中介,完全不靠中介,就活不下去了,中介的任務量,占全國的70%-80%都不止。一個朋友找我做110(千伏)的變壓器,試驗費報價就180萬元,樣機費220萬元。”

  李某問,“這么大的樣機中介機構都提供?”

  趙某說,“就在旁邊有好幾家呢,都是倉庫,形成產業鏈了,專門租樣品的。中介為什么能拿到活呢,就是保證通過,不過的話,責任在中介,如果失敗了,中介會再弄一臺,如果一旦時間來不及了,必要的時候我跟老板說一聲,開個綠燈,這還是能說上話的。”

  另一份視頻資料顯示,一位自稱為電科院市場開發部的程女士稱,“企業(指電器廠商)自己送變壓器樣品的話,大概兩周左右拿報告,如果自己沒有樣品,可以找中介代理機構,中介沒有那么多的樣機的話就要等。若跟中介機構關系好的話,多長時間就說不好了。如果企業沒有變壓器可以在網上找中介辦理,網上有十幾家代理公司呢。”

  電科院與中介機構是什么樣的關系呢?

  一份視頻資料中,上述倍通檢測的馬工稱,“蘇電院(指電科院)前幾年是給代理公司返點,假設中介機構全年做了1000萬的單,返點50萬元到100萬元,一年我給蘇電院帶來利潤幾千萬元,它(指電科院)一年4個億的檢測費用,90%都是我們(指蘇州幾家大的中介機構)拉過去的。”

  電科院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2億元,其中高、低壓電器檢測收入分別為2.5億元、1.3億元,分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60.55%、31.55%。如果按中介機構所說,那么電科院2014年有3個多億的主營業務收入是在中介幫助下實現的。

  馬工還稱,這種返利制度是幾年前電科院還不是特別有名的時候實施的,實行了兩三年就取消了。現在,因為電科院的知名度很高了,所以也就不給中介機構返點了。

  而電科院的招股書在描述業務承接渠道時卻稱,公司以營業廳現場承攬、網上承攬及電話承攬為主要方式,為客戶提供方便多樣的委托下單渠道。公司重視對客戶中心員工的專業知識及服務技能培訓,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業務承接服務。

  法律界專業人士稱,電科院的檢測報告是以國家電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名義出具的,屬于法律法規規定的批準文件,而中介機構為了賺取中介費,幫助客戶提供樣機,以欺騙的手段騙取電科院的檢測報告,中介機構的行為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

  阻礙技術的進步

  對于電器廠商為何需要檢測中心出具檢測報告?沈成心稱,“有國家質檢部門的報告,在招投標國網、南方電網的項目時是加分的,沒有國家質量監督中心的檢測報告是不加分的。現在電器設備廠家的招投標競爭很激烈,沒有合格檢測報告的設備廠家基本是中不了國網、南方電網的標。”

  由于電力行業每次招標都不一樣,因此設備廠商一般不會準備那么多產品,而是先生產一臺樣品,然后到有資質的機構去檢測。通過檢測機構檢測后,設備廠商拿著合格的檢測報告去投標,如果中標,再根據招標的情況組織生產。

  沈成心稱,早期電器廠商雖然只生產一臺樣品去檢測,但也起碼證明這個廠商是具有生產該產品的能力。近些年,由于產品質量檢測中介機構的產生,電器廠商干脆一臺產品都不用生產了,中介機構負責提供樣機,還保證通過,設備廠家通過中介機構買一個合格的檢測報告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生產樣機。

  現在,基本是電器廠商先通過中介機構買一個檢測報告,然后參加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項目的招標,中標后廠家再組織生產設備,但這樣產品質量把關就不嚴格了,而不中標的廠家則一臺產品都不需要生產了。因為一臺電器設備便宜的十幾萬元,貴的上百萬元,對于廠家來說,中介機構提供樣機服務,首先就省了生產這臺檢測產品樣機的錢。因此,大多數廠家都愿意給提供檢測服務的中介機構交服務費。

  沈成心在舉報書中稱,電科院以代理商的名義提供重復使用的產品進行檢測,致使企業沒有產品也能取得合格的檢測報告。無生產能力的企業拿到合格的檢測報告順利通過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電網招投標,取得招投標后把訂單發給小作坊生產出不合格的產品,這些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

  一份視頻資料中,上述倍通檢測的馬工講述,國網公司曾經要招標一個項目,有三十多個電器設備公司招投標,其中有三十本檢測報告都是蘇州(指電科院)出的,只有三本報告例外,一本是西安出的,兩本是沈陽出的。國網公司對此也很有意見,對電科院的報告周期提出質疑。其他具有資質的實驗室也進行投訴,現在電科院在一點點整頓。

  沈成心稱,在這種競爭模式下,市場逐漸被電科院給搶占了。電器設備廠家買了一個檢測報告就會買另一個,至少很多電器設備廠家不會努力生產合格的電器產品了。

  沈成心稱,早期,所有電器檢測機構都是有研發力量的,檢測機構做完檢測后,如果不合格,檢測機構需要告訴送檢廠家為什么不合格,然后指導廠家做出合格的產品。在此情況下,檢測中心的技術要高于電器設備廠家才可以。而合格檢測報告可以通過中介機構獲得后,沒有電器廠商去購買設備圖紙了,因為廠家不需要到具有技術力量的檢測機構去了,直接去買合格檢測報告就行了。

  沈成心稱,電器設備行業每年技術都會有革新,比如說,環保、降價、節能等技術上的革新。技術進步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好事,而出售合格檢測報告的行為擾亂了市場,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受到了阻礙。

  業績下滑誰之過

  在電力行業,拿到國家產品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合格檢驗報告,就可以參加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五大電網集團的招投標工作,如果企業沒有拿到合格的檢測報告,則無法進入招投標環節,也無法進入電力市場。

  據悉,每年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招投標產品金額高達數千億元,市場規模巨大。因此,很多電力設備公司為了能夠參加招投標,都需要獲得合格的檢驗報告,第三方檢測機構應運而生。

  電科院招股書顯示,隨著中國電力工業及電器設備制造業進入高速發展的新時期,電器檢測行業的市場容量亦實現了快速增長。從2004年至2008年,中國電器檢測行業實現了年均19.47%高速增長。

  電科院前身可追溯至1965年,于2009年進行股份制改造,改制中,引入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檢集團“)控股子公司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測試技術有限公司(下稱“中檢測試”)成為第二大股東,上市前持股比例為40.30%。2011年5月,電科院在深圳交易所創業板成功上市。截至目前,中檢測試持有電科院27.44%的股權,仍為第二大股東。

  資料顯示,中檢集團是以“檢驗、鑒定、認證、測試”為主業的獨立第三方檢驗認證機構,服務對象包括企業、機構、政府及個人,服務范圍涵蓋石油、化礦、農產品(000061,股吧)、工業品、消費品、食品、汽車、建筑,以及物流、零售等行業,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跨國檢驗認證機構。

  正是在中檢集團入股后,電科院不僅成為國內第五家擁有高電壓資質的檢測中心,而且也成為了電器行業中唯一擁有全牌照檢測資質的企業。

  在音頻材料中,倍通檢測的馬工也稱,股東背景是電科院的一大優勢。

  自2014年起,電科院結束了業績的高速增長,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11%、55%。2015年一季度,電科院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同比再次分別下滑18%、73%。

  對于業績大幅下滑,電科院在一季報中解釋稱,公司主要從事各類高低壓電器的技術檢測服務,其市場需求受到中國電力及電器設備制造業等電器檢測下游行業景氣程度的較大影響。若國家宏觀經濟中長期增長態勢在未來發生逆轉,導致國內電力行業投資規模及電器設備制造業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則將會給公司帶來電器檢測市場容量萎縮的風險。

  而本刊記者查閱的一份《中國電器產品檢測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4)則稱,電器產品檢測利潤水平及變動趨勢由于存在較高的技術含量和市場準入限制,近年來電器檢測行業整體利潤水平較高,變動幅度不大,中國的電網建設仍處于高速增長期,電器制造業整體發展良好,產品升級和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電器檢測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電器檢測行業整體毛利率仍將能夠在較長期間內穩定維持在較高水平。2015年,中國電器檢測行業市場規模將達48億元。

  根據這份行業報告所述,由于電器產品檢測受市場準入限制,競爭并不激烈,且還處于高速增長的情況。而電科院在2014年、2015年一季度業績出現的大幅下滑是否受到中介機構違法被查的影響,目前尚無法確認。(趙靜/文)

推薦新聞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詢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