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檢驗檢疫學會立足質檢職能,堅持以夯實質量基礎為切入點,積極破解藝術品鑒定市場發展難題,著力強化計量的基礎作用,強化標準的規則作用,強化認證認可的橋梁作用,強化檢驗檢測的服務作用,在構建一個以科技鑒定為基礎,以經驗鑒定為借鑒,以標準計量為依據,以認證認可為手段,以檢驗檢測為依托,以信息化為平臺,并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以下簡稱“藝術品鑒證體系”)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積極開展知識宣講和研討活動。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會長魏傳忠率領宣講小組,先后深入質檢部門、高等院校、政府機關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等20多家單位作題為《把藝術品市場發展推進向質量時代——構建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的專題演講,同時還在北京、江蘇、江西、廣東、上海、福建、山東、安徽等地舉辦多種形式的研討會,緊密聯系中國特色質檢工作體系建設的生動實踐,緊密聯系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四大國家質量基礎”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解讀了構建藝術品鑒證體系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增進了社會各界對質檢部門和質量工作的了解,提升了社會各界對國家質量基礎和構建藝術品鑒證體系重要性的認識。
二是強化鑒定標準和質量溯源系統建設。由中國檢驗檢疫學會主持研制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標準(字畫類和陶瓷類)8個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國家行業標準,已經通過專家驗收,填補了我國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標準的空白。開發了全國首個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系統,該系統包括鑒證、管理和應用三大模塊,分別承擔對鑒證機構業務支持、監管和服務社會公眾的功能。該系統實現了“統一術語”、“統一規范”、“統一編碼規則”和“統一接口”,允許一地備案、異地認證,支持不同鑒證機構在統一平臺上提供鑒證服務,采用微觀特征提取、溯源專用電子標簽等技術,實現溯源碼進行聯網查詢,保障各流轉環節信息的可追溯。目前已經與廣東南方文交所、江蘇文交所、華夏文交所、天津北方文交所、江西景德鎮陶瓷交易所等30多家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
三是推進學科建設和社團管理新途徑。中國檢驗檢疫學會一方面積極探索共建質量發展和藝術品鑒證學科建設的新途徑,聯合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宜賓市人民政府、宜賓學院五家單位共同成立了全國首家質檢學院——宜賓學院質檢學院,同時還與天津師范大學合作,成立了全國首個“藝術品鑒證研究所”。此外,與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聊城大學等多所高校共同開展的相關研究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另一方面努力加強社團建設,中國檢驗檢疫學會成立了藝術品鑒證委員會、藝術品鑒證誠信建設委員會,并設立了中國藝術品誠信發展基金。同時,與中國文物學會共同發起成立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目前已經完成了各項報備手續。
下一步,質檢總局將依托檢驗檢疫學會,繼續推進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建設工作:一是由中國檢驗檢疫學會牽頭協調,與質檢系統的相關部門一起深入開展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理論研究,積極探索集學科建設、科學研究、咨詢服務和人才培訓于一體的跨學科研究平臺,加大藝術品鑒證學科建設扶持力度,不斷完善“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系統”及其推廣應用,為促進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撐。二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通過宣傳建設藝術品質量鑒證體系,宣傳“四大國家質量基礎”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保障作用,推動各級政府部門更加重視質量工作,推進質量社會共治,形成推動質量提升的疊加效應。三是做好《構建藝術品鑒證質量溯源體系促進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政協提案辦理,加強與相關單位溝通,加強同委員聯系,保證辦理工作更加全面、科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