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一打假人本因批號問題關注同仁堂一款阿膠產品,不料卻引出驚人內幕:檢測結果顯示,該款阿膠無驢的DNA成分,檢出牛豬DNA!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仁堂方面又是怎么說的呢?
涉事的阿膠產品
作為百年老字號,北京同仁堂是中藥界的一大品牌,消費者在選購中成藥及相關產品時,也會傾向于選擇這類大品牌。但這一次,深圳的曾先生卻愕然了,他在去年2月份買了數盒產品成分中注明含有驢皮的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膠,檢測報告結果令人吃驚——“我完全沒辦法想像,(阿膠)檢測出來的結果,沒有驢的DNA,反倒是有豬跟牛的DNA。”
曾先生想不明白,為什么連同仁堂的產品也會涉嫌造假?近日記者對這起事件進行了深入調查。
曾照興提供的涉事阿膠產品的檢測報告
蹊蹺
理應驢皮熬的阿膠卻只有豬和牛的DNA
手持著同仁堂食用阿膠的曾照興,自稱是一名打假人,關注同仁堂食用阿膠,最初是因為這一產品批號的問題:“當時,我關注到這款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膠,它的批號很特別,相比起其他阿膠的健字號或者藥字號,這款阿膠只有食字號。”于是,在2015年2月份,曾照興花了3604元,在深圳市寶安區海雅繽紛城內北京同仁堂專柜,購買了數盒產品成分中注明含有驢皮的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膠(紙盒版)。
按理說,阿膠不該有食字號。當曾照興以自己購買的食用阿膠生產批準號問題為由向法院起訴時,他遭遇了敗訴——“他們的理由是,這是相關部門特批的情況。”曾照興向記者出示了由北京同仁堂提供的、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出具的全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副本)方便食品(其他方便食品)生產許可號為 QS1112 0701 0049。
該款產品中的阿膠塊
曾照興稱,官司敗了,手頭上幾盒價值數千元的阿膠就準備磨粉自用。“剛好家里有老有小,就想著給她們補補,結果我跑到家附近藥店去磨粉,藥店的醫師說,這阿膠不太對啊,感覺不是很正宗。”
于是,有“職業敏感”的曾照興,多了個心眼,花了2000多塊錢,于今年1月11日自費向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送樣檢驗了該款食用阿膠——數日之后,檢驗報告下來了,讓他都大吃一驚的是,在這份檢驗報告上,該款名稱被標注為“食用阿膠”的250克樣品,蛋白質含量74.3%,其中驢、馬、牛、豬DNA成分檢驗項目的檢驗結果:檢出牛、豬DNA成分,并未檢出驢、馬DNA成分。
曾照興此后也向晶報記者出示了這份檢驗報告的原件,檢驗結果如他所述。
曝光
電視媒體報道后紙包裝下架鐵罐包裝在售
“當時我就懵了。”曾照興說,雖然也曾看到過媒體的相關報道,比如利用其它動物皮、或者劣質的驢皮邊角料熬制阿膠繼而出售,但那都是些小作坊的小產品,沒承想問題會涉及到如此大的廠商,并且情況會這么讓人意外,他認為:“這個檢驗結果,只能說明這是假阿膠!是欺騙消費者。”
第一份檢驗報告出來后,曾照興就聯系到了深圳電視臺都市頻道第一現場欄目。深圳電視臺財經生活頻道經濟生活欄目也于1月24日播出了題為《阿膠竟未檢出驢皮同仁堂商品有問題?》的報道。與此同時,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寶安分局也接到了情況反映,并前往該同仁堂專柜開展執法。店員表示,這些產品的確是從店里售出的,也的確是同仁堂公司自己生產的產品,如今該款紙盒包裝的產品已經賣完了,同款食用阿膠仍有鐵盒版的產品在售賣。然而,令曾照興失望的是,報道出來后,至今他沒有看到涉假的處理結果及相關通報。
執法人員認為,不管該款產品是食品還是藥品,阿膠的成分應當為驢皮,而該款產品的成分標注也清晰列明了含有驢皮。此前消費者自行送檢的檢驗報告,他們還不能直接作為直接證據,消費者還可以再次提供同款未拆封的產品進行送檢。此外,被送檢的還有該專柜內仍在銷售的同類型食用阿膠(鐵盒版),一旦有結果將立即通報。
維權
三批次送檢結果相同同仁堂“有異議”
曾照興再次找到了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寶安分局。“第一份檢測報告由于是自行送檢,沒有法律效力,也不能成為直接證據,于是我就在局里的要求下,再次送檢了另外兩個批次未拆封的(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膠。”曾照興表示。
他向晶報記者出示了另外兩份檢驗報告原件:兩份報告顯示,委托單位均為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寶安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樣品名稱為“同仁堂食用阿膠”,檢驗類別為執法檢驗,委托日期均為2016年1月27日。兩份檢驗結果仍然為未檢出驢DNA成分、馬DNA成分,但卻檢出豬DNA成分、牛DNA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起第一份檢驗報告,該兩份檢驗報告修改了兩個備注內容:由原來的“樣品由委托方本人提供,我院不對樣品完整性、樣品及其標識信息的真實性負責”;“產品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以相關行政機關的判定為準”,變更為“阿膠產品的驢DNA成分經長時間加熱處理可能被破壞。阿膠樣品未檢出驢DNA成分不能代表產品一定不含驢的其他成分”;“樣品檢出豬DNA成分、牛DNA成分,不排除產品輔料或工藝帶入的可能性,不代表一定人為摻入了豬或牛的成分。”
“這些備注在我看來就是詭辯!并且我也向行家咨詢過了,這類備注根本毫無必要,作為檢測方,只要對檢測的結果負責就行,為何要作額外的說明?”曾照興認為,兩份新的檢驗報告,已經說明了北京同仁堂食用阿膠為假阿膠,相關執法部門也應根據檢驗報告進行執法。
據曾照興表示,此后,北京同仁堂也派出律師團隊以及公司高層代表到達深圳,與媒體以及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寶安分局接洽,并與他取得了聯系。“我的確與北京同仁堂的人接觸過了。當時北京同仁堂健康藥品經營有限公司區域經理陳健,以及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通州分廠副廠長安峰鵬,和我在寶安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里碰過面并交換了名片,但他們對這三個檢驗報告結果均表示有異議,并表示備注寫得很清楚,檢驗結果不能百分之百肯定沒有驢成分,以及豬、牛DNA有外源污染的可能性。”據曾照興表示,包括該專柜員工在內,北京同仁堂多名負責人均承認該產品是由北京同仁堂售出。
專家:檢出豬牛DNA說明含豬牛來源的組織
阿膠產品號稱正宗,但是檢出豬和牛的DNA,卻檢不到驢的DNA,這樣合理嗎?昨日,晶報記者也就此蹊蹺事件采訪了華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長劉心。劉心表示,首先,通過檢測DNA的方式來檢測物種,是基于生物學最基本的現象,即多數生物以DNA為遺傳物質,不同物種的DNA(基因)組成上存在差異,可以通過DNA來區分不同的物種。其次,(檢測DNA)對于鮮肉或者未經深加工的肉制品更加有效,因為深加工可能會導致肉制品中本來存在的DNA降解,導致檢出失敗。對于本例中的阿膠,的確存在高溫處理之后DNA降解而檢測不到的可能,但是這種假設下,如果所有的同樣處理,高溫之后應該檢測不出任何物種的DNA,所以不太可能出現豬和牛的DNA。檢出豬和牛的DNA,至少說明樣品中含有豬和牛來源的組織。
劉心還表示,還可以考慮針對確信來源的阿膠,即明確已知是來自驢皮熬制的,進行同樣的檢測。如果檢出驢的DNA,就說明這里檢測的產品存在問題;反之,則的確是由于DNA降解導致檢測失敗。另外,含量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這樣的一個對照試驗來進一步說明。最后,如果阿膠的主效成分已經明確,就可以通過檢測蛋白等物質來做,不過,一個確信的對照品(明確是真正的阿膠)也是必要的。
對此,曾照興回應表示,他第二次、第三次送檢的同仁堂阿膠產品,就是未拆封的原產品,目前他手里仍存有未拆包裝的同款同仁堂食用阿膠產品,他可以在公證處現場公證的情況下當場拆封送檢。晶報記者也將繼續關注這一事件進展。
查證:這款產品系專柜銷售正品
晶報記者從同仁堂這款食用阿膠的包裝上看到,其生產商為北京同仁堂通科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銷為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日期為2014年5月18日。那么,是否這款產品是假冒同仁堂的經銷商銷售的呢?
據了解,同仁堂如今已經是一家非常龐大的上市集團企業,內部分為多家子集團、子公司,結構較為復雜。由于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市場上存在有一些冒用北京同仁堂的虛假專柜情況,針對深圳市海雅繽紛城內的北京同仁堂專柜真偽問題,晶報記者通過北京同仁堂官網查詢未果,繼而通過聯系北京同仁堂深圳地區相關負責人,確認其為真實專柜,所銷售產品為正品。
該名陳姓負責人表示,該專柜并非深圳北京同仁堂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旗下專柜,而是由集團內另外一家兄弟公司,北京同仁堂健康藥業集團運營。由于其只是小的零售店,所以并未在官網上予以體現,實際上,全國有數千家這類專柜尚未納入零售終端查詢。“大的藥店和店中店,我們官網上都可以查詢得到,而我們這個專柜只有20平米,再加上只開了兩年,還未在網站系統進行更新。專柜售賣北京同仁堂自己旗下生產的產品,您所購買的這些產品,都是放心的、安全的。”該名陳姓負責人表示。
各家說法
市監:案件正處理,復函或需時月余
針對目前這一案件處理情況,晶報記者了解到,辦案單位為深圳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寶安分局,由于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下屬事業單位、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出具的檢驗結果無法定性,該局已向該委提出了請示,而具體的復函落到了成立不到一年時間的深圳市市場稽查局頭上。
據該局工作人員劉新城介紹,該復函上周已轉達由他負責,目前仍在征求其他處室的意見,包括法規處、食品流通處等,需要一定的時間,“估計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是要的。”
劉新城表示,稽查局去年5月份正式掛牌,屬于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直管的執法單位,主要辦理跨區域的、有典型意義的,以及涉案物資比較大的重大行政案件,以及協調指導分局的執法問題。對于檢驗結果引起的爭議,他認為,可能會存在研究院工作不到位的情況,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了解。
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已知悉晶報記者的采訪要求,將最快于今天上午給予答復。
廠商:檢測方法不對,持保留意見
據曾照興介紹,此前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通州分廠副廠長安峰鵬曾從他那里帶了三塊阿膠塊去北京檢測,一直沒有下文。昨天中午,在晶報記者在場的情況下,曾照興撥通了安峰鵬的電話,對于帶去三塊阿膠檢測的說法,安峰鵬證實并表示,曾先生的阿膠由于數量問題無法進行進一步檢測,但他們也已經通過同一批次的留樣進行了自行送檢,“都是送的國家最權威的檢驗機構去做的檢測”,結果都是真阿膠,并沒有檢出豬牛DNA成分。
而對于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的三次檢測結果,安峰鵬均持保留意見,認為原因系檢測方法不對:“深圳藥監局已經上報了,到時候應該會出一個結論的。”
新聞延伸
業內人士:阿膠年產量只有實際銷量六成
記者查閱發現,此前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田首申曾在首屆中國(北京)食品追溯技術全產業鏈高峰論壇暨展覽會演講中表示,他們通過幾年的技術攻關,已經把阿膠DNA深加工后的檢測問題解決了,而且很成熟。另外,媒體報道稱,山東省農科院的科研人員經過近一年的努力,通過DNA分子鑒定的方法來檢測阿膠原料動物源性的技術取得了成功。在和阿膠生產廠家進行合作以后,就可以對阿膠的生產從源頭到產品進行全生產鏈的科學測定。
據新華社報道,業內人士指出,以原料驢皮供應計算,阿膠年產量應該只有實際銷量的六成左右。這意味著,可能有近四成假冒原料混入了生產環節,化身為形形色色的“阿膠”產品,堂而皇之地在市場售賣。
來自阿膠行業龍頭企業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場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按中國市場阿膠銷售量估算,需要驢皮400萬張左右,而國內供應總量不足180萬張。
據國家畜牧統計年鑒顯示,我國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600萬頭,并且還在以每年約30萬頭的數量下降。阿膠行業專業人士董書光介紹,按照每年正常出欄120萬頭計算,再加上驢皮進口因素,全年可生產的阿膠總數量也就在3000多噸。全年可供制膠的驢皮,只夠實現當前產量的六成左右。
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受暴利驅使,一些廠家在阿膠原料中摻假的行為屢屢出現。由于價格相對低廉,這些偽劣阿膠產品通過貼牌或者散賣等形式,銷售到偏遠的縣鄉一級超市或藥店,或者通過網絡渠道打著低價的幌子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