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檢測,正在撬動一個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的大市場。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基因檢測還比較新鮮,但在歐美國家,這一技術普及到在社區診所都能做——通過一次簡單的唾液或血液檢查,就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全部DNA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可以對患癌的風險進行評估和防控,還能知道該如何用藥。
在光谷生物城,聚集了一群執著于基因檢測的企業家,他們往往已積淀了數十年的研究,使武漢市的基因檢測和應用水平,躋身于全國第一梯隊。他們厚積薄發,等待著基因測序行業的爆發。“沒有想到,國內的基因檢測市場增長這么快!”光谷維達健基因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徐謀勝說,他2011年從美國哈佛大學回國創業至今,每3-5個月,公司業績就能增長5倍。
有數據顯示,在2007-2012年的五年間,以華大基因為龍頭的光谷基因測序這一細分行業,正以年均100%的速度實現復合增長。
華大基因華中區負責人牟峰
中科院基因組所博士,研究員,十多年來從事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致力于將前沿的基因組學科研成果服務于大眾。
華大基因:率先破譯SARS病毒基因
今年10月中旬,華大基因將其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以456萬歐元轉讓給意大利,成為中國基因技術輸出中為數不多的成功案例。
華大手握的這項讓歐洲國家青睞的先進技術,可以非常準確地對孕婦肚中的寶寶進行唐氏綜合征等幾種染色體疾病篩查,從而降低新生兒的出生缺陷率。
在中國,每700個新生兒當中,就有一個是唐氏綜合征患者(表現為智力低下,生長發育遲緩),唐氏綜合征是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按照傳統“唐篩”方法,孕婦需要在產前進行血清學篩查,若胎兒篩查結果為高風險,還要進行羊水穿刺進一步確認。這一方法準確率相對較低,而羊水穿刺又有流產風險。
華大基因華中區負責人牟峰博士介紹,因為在孕媽媽的靜脈血當中,含有來自寶寶的游離DNA片段,只要抽取靜脈血獲取這些片段,進行基因測序及數據分析,就可以判斷胎兒染色體是否異常,是否患有唐氏綜合征等染色體異常,檢測準確率大于99.9%。
基于這一技術,華大基因在國內首個推出孕早期基因檢測服務,旋即迅速在全球打開市場,目前全球合作伙伴已有2000多家,來自52個國家的40多萬名孕婦接受了這一篩查。華大基因的壯舉不只如此。1999年創立至今,他們不斷刷新世界對中國創新能力的認識:2003年,第一時間破譯了SARS病毒基因組序列,成功研發并向國家捐贈了30萬份診斷試劑盒;今年,為西非史上最嚴重埃博拉疫情成功研制了檢測試劑。此外,他們還參與了由美、英、法、德、日和中國共同完成,耗時13年、耗資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目前,華大基因已貫穿了產學研全鏈條,合作伙伴包括55個國家和地區、10000多個機構單位,團隊擴大至5000余人,被公認為世界上測序和分析能力最強的基因組研究機構之一。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華大基因被譽為“生物界騰訊”,被資本市場一致看好,獲光大控股、盛橋資本、云鋒基金、紅杉中國等一眾知名投資機構的跟投,曾在2012年融資13.98億元。牟峰認為,數年后,基因診療將成為醫院標配,這是一個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的大市場。
益基生物創始人周慧君
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斯坦福大學博士后;中國數字健康產業聯盟主席;武漢市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項目總負責人。
益基生物:將用藥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在新生兒的足跟上取兩滴血進行基因檢測后,就可以知道,這孩子的一生,用什么藥是安全的,用什么藥會有嚴重的負作用,甚至導致耳聾。光谷生物城的益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用這項技術,讓武漢今年的數萬新生兒,可以免受用藥不良反應之苦。
今年“五一”,作為武漢市政府的十件實事之一,武漢新生兒免費耳聾基因篩查項目開始,凡是在武漢市助產技術服務機構出生的新生兒,在家長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均可免費接受一次價值450元的耳聾基因篩查。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對6萬多新生兒血樣的核酸提取、基因擴增和檢測。
益基生物創始人、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美國醫學遺傳科學院資深委員周慧君博士介紹,耳聾基因篩查,可檢測出藥物性耳聾、震蕩性耳聾和遲發性耳聾。
藥物致聾有多普遍?參與表演舞蹈《千手觀音》的21名演員當中,有18位是在嬰幼兒時期使用藥物致聾,而并非天生殘疾。檢測發現,她們的某些關鍵基因存在缺陷。
根據國家官方數據統計,我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率中,新生兒達到24.4%,北上廣的學校里,70%的聾啞兒是因藥物導致的。
在DNA檢測的醫療新時代,這樣的悲劇將可避免。“有的小孩感冒發燒,一注射鏈霉素或者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就致聾,而有的人一生打了很多次也沒事,原因就在于每個人的基因不同。”周慧君介紹。
對于篩查出的攜帶耳聾易感基因的新生兒,專家將提出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錯誤用藥的傷害是不可逆的,DNA檢測可以讓父母了解孩子的‘用藥體質’,不僅能將吃藥的傷害降到最低,還能知道孩子吃什么藥更有效。”周慧君表示,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來說,DNA信息意義重大。
維達健基因創始人徐謀勝
武漢大學遺傳學本科,波士頓大學生物信息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和博士后,湖北省第四批“百人計劃”入選者。
維達健基因:專為人體健康做風險評估
安吉麗娜·朱莉的母親,在56歲時死于乳腺癌,而朱莉自己在做基因檢測時發現,她攜帶有一個“缺陷”——基因BRCA1。這個基因,會大大增加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隨后,她選擇切除了雙側乳腺。朱莉的選擇,一時間讓基因話題甚囂塵上。基因檢測對于癌癥的預防和治療,究竟能帶來哪些改變?
維達健基因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哈佛大學博士、湖北省“百人計劃”引進專家徐謀勝介紹,他們有一個客戶是名十九歲的男孩,媽媽因胃癌去世,爺爺因肺癌去世。他們經過對這個男孩的基因檢測發現,其染色體端粒酶活性不高,患肺癌的風險比常人高很多;細胞周期控制蛋白功能較差,患胃癌的幾率也較高。
不過,這樣的風險并非不可防控。徐謀勝說:“雖然他的染色體端粒酶很容易受到損害,但只要他這一生都不抽煙、避開二手煙及炒菜油煙,那就能把風險降低九成;不吃含有防腐劑的醬油、醋等調料,不吃醬菜、腌菜和泡菜,也可以防止細胞周期控制蛋白突變。”
徐謀勝表示,癌癥多是由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生活習慣導致的,在了解了先天的基因對患癌風險進行預測之后,就可以針對性地調整生活習慣,規避患癌風險,進行健康管理。
在我國,肺癌、胃癌、肝癌是患病率最高的三大癌癥,而對女性而言,乳腺癌、宮頸癌等的發病率也較高。徐謀勝稱,當下的基因檢測技術,已經能對幾十種較常見的癌癥,進行患病風險評估。
另外,在癌癥治療方面,基因檢測也能助力。“每一個人的基因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便是同一種癌癥,同樣的藥在不同的人身上,藥效差異也很大。”徐謀勝表示,基因檢測能幫助患者制定個性化用藥方案,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藥物,提高治療的針對性,減少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