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另类在线欧美制服/国产区美女福利/法国啄木乌系列56部/美女被遭高潮免费网站动漫 - 成人午夜爽爽爽免费视频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國家認監委: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

2016-07-01 作者: 瀏覽數:679

2016中國汽車生態設計國際論壇于28、29日在京召開,國家認監委認證監管部王昆在深入分析供給與需求間存在矛盾的同時,提出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國經濟增速自2010年以來波動下行持續已有五年多時間,經濟運行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態勢和特點。其中,供給和需求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日益明顯。一方面需求結構已發生明顯的變化,我國已進入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需求變化的核心就是人民群眾對于質量品質有更高的要求,人民群眾期盼市場提供更多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另一方面,供給側卻明顯不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一是無效和低端供給過多,一些傳統產業產能嚴重過剩,產能利用率偏低。二是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足,居民對高品質商品和服務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出現國內不少消費者到境外采購日常用品的現象,購買國外的奶粉、紙尿褲、馬桶蓋、電飯煲等等。據有關部門統計,2015年我國居民境外消費總額已經突破12000億人民幣,這也造成了國內消費需求的外流。三是體制機制束縛了供給結構調整。受傳統體制機制約束的影響,供給側調整表現出明顯的滯后。生產要素難以從無效需求領域向有效需求領域、從低端領域向中高端領域配置轉移,新產品和新服務的供給潛力沒有得到釋放。新時期我國面臨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以供給創新釋放消費潛力,以消費升級帶動產業升級。
  
  為了解決供給側與需求結構的矛盾,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其中也包括了目前國家質檢總局認監委正在推動的建立統一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通過綠色產品認證帶動中高端消費,推動供給側改革。
  
  1、統一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 提供技術支撐
  
  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是生態文明體系建設,配合國家供給側改革戰略實施的需要。2015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其中第46條提出了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將目前分頭設立的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產品統一整合為綠色產品,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等體系,完善對綠色產品研發生產、運輸配送、購買使用的財稅金融支持和政府采購政策。
  
  2015年11月,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再一次提出了完善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標識認證等體系,開展綠色產品評價,政府優先采購鼓勵購買綠色產品,支持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推廣。2015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形成新的綠色增長點,實現提質增效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被納入到了2016年中央深改辦重點改革任務,國家質檢總局認監委負責落實,中央財經辦督辦。為此,中央深改辦、財經辦高度重視,幾次聽取認監委落實意見的匯報,并指出建立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是供給側改革的需要,改革成果要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要能帶動中高端消費,從而推動供給側改革,成為國家供給側改革整體部署的一項重要舉措。這一系列政策的出臺體現了綠色發展和供給側改革中標準與認證作為國家質量技術基礎設施的不可或缺性,必將成為推動供給側改革的技術支撐。
  
  2、從產品、服務設計入手 向中國創造轉變
  
  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是制造業供給質量提升,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據相關統計調查,消費者對于中國制造有很多的負面感知,從出口成品召回率來看中國產品明顯高于美、德、日幾個國家,中國制造業質量滯后于制造業規模的增長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從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從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產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產品的功能和性能80%以上取決于設計,產品創新的價值取決于滿足需求的創意,產品原理結構的創新、產品制造工藝對產品質量和成本的貢獻以及使用過程當中的便捷和整個生命周期的質量表現,所以高品質的產品是設計、制造、服務各環節綜合表現的結果。中國產品設計中針對用戶需求的研究還相當不夠,尤其是挖掘潛在的需求,中國產品的設計很多領域還沒有啟動定制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從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入手,希望中國綠色產品體系構建能夠推動從設計源頭抓綠色發展,促設計階段的綠色供給和制造業品質提升。

汽車產品生態設計也是汽車綠色產品體系的一個核心內容,是實現汽車產品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消費友好的一個重要基礎。同時,汽車產品生態設計的開展也必然促進汽車產品準入管理的進一步創新和完善,未來在汽車產品準入管理當中也會更多引入設計鑒定的創新的認證模式,這對于縮短認證檢測周期、降低企業的認證檢測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提升認證檢測技術的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未來在汽車認證準入管理當中,包括在綠色產品體系建設當中也會大量采信汽車生態設計的資源性認證結果。汽車產品生態設計在汽車行業開了個好頭,對于推動汽車產業綠色發展,供給側改革和產業整體質量和競爭力的提升必然起到助推作用。
  
  3、扶持優良供給 引導綠色產品生產
  
  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是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實現持續有效供給的需要。解決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決定中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要求,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過去由于政府對于微觀經濟、對民營企業,包括國企,干預過多過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市場失靈,造成產品庫存產能過剩,造成需求與供給錯位,造成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困難。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是認識到這樣的現狀,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提供有效供給撬動潛在需求,拉動中高端消費,將外流的消費有效的引回來,從而根本性的解決產能過剩和去庫存的問題。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就是為了響應提供有效供給,拉動中高端消費等要求,同時在綠色產品體系建設中,國家還將建立綠色產品政府優先采購政策,綠色金融和信貸政策,支持和扶持優良供給,與市場的拉動力量有效的匯集,推動優良有效供給可持續。
  
  4、規范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 引領綠色理性消費
  
  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是認證制度供給側改革實現創新發展的需要。目前國內市場有關節能環保、節水、低碳、可再生、循環、清潔、有機等產品領域的第三方認證和自我壽命評價體系多,綠色產品、綠色市場、綠色包裝、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等涉及綠色評價和宣傳的名目繁多,各種標識充斥市場。這些設立的認證與標識一是沒有對綠色形成統一的理解和含義,“綠色”有被濫用的問題。二是沒有形成消費引領的作用,名目眾多的標識使消費者難以識別,更無從判別資源的節約和對環境的影響。三是多種評價制度并存,并企業重復評審、認證、檢測,加重企業營銷成本。四是認證品牌和品牌機構未能形成,市場辨識度不高,結果采信度低。對于國外市場綠色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更沒有形成有效的市場應對案,在與國外一些知名的技術服務接觸后,王昆感受到這些大的機構在我國開展的綠色相關認證發展勢頭非常猛。如何提升制度供給質量和效益,發揮認證可傳遞信任,對接供需,引領綠色理性消費,同時向企業傳遞質量評價、消費偏好等市場信號,從而引導資源配置優化,擴大中高端有效供給,是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建設的重要目的。
  
  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是優化認證制度供給,是更好服務綠色發展和供給側改革的必然選擇。中國綠色產品標識與認證體系的構建將本著“統一管理、共同實施、繼承發展、循序漸進、合作開放”的原則。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以發展和需求為導向,力求建立一個科學友好、經濟有效、運行規范的標識與認證體系。

推薦新聞

查看全部 >>
  • 010-51288971
  • 微信咨詢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