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際科學前沿和產業重大需求,以產生一批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世界級科技成果為目標,中國農科院提煉出“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工程18項重點科技任務。這是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在今天召開的該院年度工作會議上披露的。
這18項重點攻關任務是:
農作物定向設計育種,著重運用生命科學、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支撐做強種業;
動物新品種國產化選育,補齊“絕大多數動物品種都由國外引進”這一畜牧產業最大短板;
農作物病蟲草害綠色精準防控;
重大動物疫病快速診斷與防控,重點突破人畜共患病早期防控技術;
農業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包括農業秸稈變廢為寶等;
典型區域農業環境污染防控,如南方稻米的重金屬污染防控;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預警與全程控制;
農業智能化設施裝備研制;
農業生物組學創新與應用;
農產品功能提升與梯次加工,支撐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的升級;
農業大數據挖掘應用;
全球農業信息資源挖掘利用,為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提供服務;
轉型期農業發展政策研究,提供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新常態下政策層面的支撐;
種植業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創新;
畜牧業綠色養殖技術集成創新,這兩項都著眼于從單一技術變成鏈式技術的推廣應用;
西部旱作農業技術集成創新;
都市現代農業技術集成創新,為國家10大都市群戰略服務;
海外農業技術集成創新,支撐中國農業“走出去”。
李家洋介紹,圍繞18項任務,將組織315個團隊協同攻關,改變長期存在的“大科研,小作坊”現象,解決農業科研長周期與科研項目短期限的矛盾,到“十三五”末把中國農科院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研院所。